泛亚电竞app

新时代 如何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

  3月5日上午,“鲜花送雷锋 真心献祖国——我是新时代雷锋传人”大型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在河北石家庄举行了出发仪式。这种多地联合、线下送花、线上传播的活动方式,也让大家看到了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以往相比有了不同的气质。在一递一接之间、一传一播之中,身边雷锋的故事被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新时代雷锋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大家在关注和点赞活动的同时,也在思考: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使之历久弥新、魅力不衰?本期视点带您共同关注。

 

 

 

  ·以活动为载体 扩大实践平台

  我人生中崇拜的第一个偶像就是雷锋,从事的第一项社会活动就是学雷锋做好事。雷锋精神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也已经从一句口号深深内化为每个人心中向善的道德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每年,各地各部门都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活动氛围和场景,会使每一名参与者都身受感染。这既是学雷锋实践成果的展示,也是对全社会学雷锋行动的一种激励与鞭策。学习雷锋精神正在一步步从口号转变为行动,每个地方都在努力打造“雷锋不走”的城市,让文明真正融入血液、铸入灵魂。传承雷锋精神、续写雷锋故事,需要有理想的平台。而实实在在的活动载体在增多,就是在扩大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践平台。这为雷锋精神的扎实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环境,为进一步扎实开展学雷锋活动汇聚起社会正能量,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固的道德支撑。(评论员:艾立起)

 

  ·摒弃刻意行为 追求自然常态

  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学雷锋恒定是文明社会的主旋律,在新时代大家更要传承与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应当摒弃刻意行为,而要崇尚与践行自然而然的行为。学雷锋不是在特定纪念日才会想到去做的事情,应该成为每一个公民的常态行为。如果仅仅是在3月5日这一天才煞有介事地做点好事,那便成了不折不扣的“作秀”。大家应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要从普普通通的小事做起,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小事才会成就宝贵的雷锋精神;要量力而行。只有坚持力所能及,才能保有学习热情;要不图回报。雷锋帮助他人是无私的奉献,并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学雷锋就要继承与弘扬这种精神,以赤子之心真情付出。这也是学雷锋的动力源泉与价值所在。如果做好事一心求回报,那么学雷锋也就走了调变了味。(评论员:涂启智)

 

 

  ·不能浮皮潦草 不能搞形式走过场

  雷锋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从善如流,学雷锋做好事已深入人心。雷锋精神需要学,但不能浮皮潦草地学,更不能搞形式、走过场。任何“跟风式”“扎堆式”“作秀式”学雷锋,都往往形式大于内容,结果也是“三月来了四月走”。要让学雷锋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行动上的自觉。雷锋精神对于大家每个人来说,都有可学之处,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闪光点。学雷锋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它蕴藏在大家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反映在大家无意之间的举手之劳上。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学雷锋就不会仅是“三月的故事”,而是永恒的主题。(评论员:张世勇)

 

  ·纳入家风家教 成为新时代“传家宝”

  雷锋同志一生心中有爱,他向上的积极心态和向善的价值追求,也是育儿传家的一大“法宝”。家兴旺,好的家风不可少。好的家风既有修身齐家之道,又不乏为人处事之理;既有家国一体之忠孝情怀,又不乏仁者爱人之仁善良行。雷锋精神与传统的好家风好家教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脉想通的,它是最美家风的现实再现。用雷锋精神育儿传家,重在家长以身为范,一代做给一代看。把雷锋精神纳入家风建设之中,用之育子传家,既可丰富家风家训内涵,也可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光芒无限。(评论员:吴新德)

 

活动资料图片

 

  ·与时俱进 才能历久弥新

  当前,学雷锋已经从过去停留在上街做好事层面,走向了思路多元、内容丰富、精神层面的百花齐放,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一面精神旗帜。面对新时期赋予雷锋精神的新内涵,大家应该怎样学雷锋、怎样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社会环境、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雷锋精神也在不断融汇新的内涵。与之相应,今天的学雷锋活动,一方面要继承好的做法、好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应该有更丰富的内容、更多样的形式、更新颖的视角、更多元的载体。时代在前进,“雷锋”却一直在大家身边。既要与时俱进拓展内涵,更要树立长期学习的思想,使雷锋精神成为不断传承、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财富。(评论员:吴玲)

  雷锋的故事,大家讲了很多年。他的名字,大家铭记于心;他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大家在雷锋故事的浸润和感召下茁壮成长,在雷锋精神的感动和激励中立志成才。在新时代的追梦路上,让大家继续带着雷锋精神,一路高歌凯凑,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 路 弘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