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app

关闭
湖北宣恩:文明之风引领乡村新风尚
发表时间:2022-01-17来源:湖北文明网

  成风化人,春风化雨。放眼湖北省宣恩县境内的乡村,整齐洁净的道路、赏心悦目的景观、琳琅满目的学问墙,文明之风已吹进乡村的街头巷尾。

  近年来,宣恩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高标准、高规格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强阵地舞台、创新形式宣传、推进移风易俗等举措,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村风民风持续得到改善,群众的精神学问生活日渐丰富。

文艺志愿者在长潭河侗族乡集镇演出(资料图片)

 整洁的村容村貌 

志愿者为社区群众讲述基层榜样(资料图片) 

  强化“硬件” 夯实“App” 

  “现在村里环境搞得好,今年新装的路灯比以往都好看。”12月24日,宣恩县高罗镇板寮村六组村民焦友英看着209国道旁的特色“苗灯”满意地说。

  头部牛角号、中部猴儿鼓、底部苗族图腾,“苗灯”承载着苗族学问,与“诗画苗乡”的高罗学问品牌一脉相承。在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整洁、美观、富有特色的基础设施彰显着文明气息。

  与此同时,宣恩县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新一轮农村水、电、路、网等升级改造,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宣恩县已有国家级卫生乡镇、省级旅游乡镇、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乡镇、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各1个,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69个。

  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从群众学问舞台到“出彩村民”评选,从矛盾纠纷化解到推进移风易俗,宣恩县做好建设和治理文章,一手抓“硬件”,一手强“App”,齐抓共管打造乡风文明新风貌。

  为进一步凝聚精神文明建设合力,宣恩县加强顶层设计,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宣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的实施意见》,县委文明委修订印发《宣恩县文明村镇(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目前,宣恩全县共有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文明乡镇3个、省级文明村12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数量占比57%。

  “大家每年会投入县级财政预算450万元专项基金,统筹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工作。”宣恩县委文明委有关负责人先容道。下一步,该县将配齐配强各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进一步修订完善《文明村镇管理办法》,推动乡村文明建设新跃升。

  学问阵地唤醒文明力量 

  一个学问广场、一个学问活动室、一个简易舞台、一个学问宣传栏、一套学问设备、一套广播设备、一套体育健身器材,这是宣恩县村级综合学问服务中心的“七个一”标准。

  “自从这个村级综合学问服务中心建好后,每年寒暑假都有学生来看书,村民有时间也会在这边走走看看,每天晚上跳广场舞的村民越来越多。”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东乡村党支部书记覃章兵说。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宣恩县统筹建设村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综合学问站、农村学问广场等场所,着力为村民学问生活搭建阵地、提供舞台,并且全面建成9个文明实践所、164个文明实践站,将文明实践服务向前向下延伸。每年文艺志愿服务队送戏下乡150余场,放映公益性影片3500余场,广场影片350余场。

  高腔山歌是流传于宣恩县境内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古老民歌歌唱艺术形式,2011年6月,宣恩高腔山歌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学问遗产名录。近年来,宣恩县通过“送戏下乡”的形式加大非遗传承保护。

  谈起高腔山歌,家住宣恩县椿木营乡长槽村的李忠和再熟悉不过。作为高腔山歌省级非物质学问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总是会把大政方针、红色故事、古典学问、时下热点、家风家训等内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词,在当地传唱。今年,椿木营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李忠和被邀请了10余次进行红色历史宣讲。

  “既然乡里面给我提供了平台,那我就要把非遗学问保护和传承好,同时也要为老百姓带去更多的学问体验。”李忠和表示要继续唱下去。在宣恩,像李忠和一样的百姓宣讲员还有很多。

  不仅如此,宣恩县还通过打造村级“书记论坛”,培育“青年说”“红领巾讲解员”及县乡两级“双宣讲”队伍,从“我讲你听”到“干群共讲”,逐步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

  “出彩”映照文明乡风 

  走进宣恩县李家河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镇级学问广场上一块块宣传牌有序排列,集中展示着该镇近年来在县级“出彩”系列评选中获奖的先进事例,行走、路过、休憩的村民都会驻足于此,欣赏先进典型的风采。

  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宣恩县各乡镇不仅创新形式,也丰富载体。例如宣恩县贡水白柚主产区之一的高罗镇,该镇歌乐城社区用一盏又一盏的柚型灯展示着高罗镇在“中国好人”“荆楚楷模”、县级“出彩”等评选中的获奖事例。

  近年来,随着全县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出彩”评选已从县级延伸至乡镇、村,崇尚文明,争当先进,激发着村民的内生动力。

  椒园镇锣圈岩村在开展村级“出彩”评选之时牢牢结合当地产业发展,为积极参与当地旅游事业的村民设立“美食农庄”奖项,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农家乐办得更好。“大家这里挨着矅天眼景区,那就要把农家乐的味道和服务做得更优更强。”获奖村民张洋肯定地说。

  在全县各乡镇一年一度的先进评选中,一大批“出彩个人”、“出彩家庭”、“致富能手”、“环境卫生”标兵、“产业发展”标兵、“和谐家庭”标兵、“自强不息”标兵等先进典型涌现。以先进评选为抓手,宣恩县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老爱亲教育、勤劳节俭教育,涵育文明乡风。

  治理之能推进移风易俗 

  “现在红白喜事都尽量不铺张浪费,对主人家也好,对周围邻居也好,大家村里的‘无事酒’基本上没得了。”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八组村民龙显富感慨地说。近几年,在该村红白理事会的努力下,全村党员带头签订《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承诺书》,获得了全村的认可。

  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风文明。宣恩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从狠刹整“无事酒”风、破除人情风,倡导新文明。

  2020年11月,占地面积近5400平方米的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兴隆村村级公益性公墓竣工,共建有145座墓穴。今年以来,该乡通过召集村民召开殡葬改革推进会,并持续走村入户进行宣传,目前该公墓已使用15座墓穴,其中包含迁移墓穴11座。

  “大家还通过对迁移坟墓区域平整改造进行复耕复绿,引种优质紫薇、桂花等植被,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群众集中安葬自觉性。”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有关负责人先容。

  如今的宣恩乡村,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法治横幅、学问墙、村规民约点缀其间,诚实守信、邻里互助蔚然成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村民文明素养正一步步提升。(宣恩资讯网 记者 杨长镁 陈绪开 通讯员 侯彬)

责任编辑:姜 丽
【纠错】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