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5月18日电(记者刘姝君)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军正浩浩荡荡地进入医疗体系,“丁香园”“春雨”“好大夫”等医疗健康类APP次第登场,预约挂号、轻问诊、分级诊疗各式服务眼花缭乱。 靠着高效的线上技术,以线下传统的“熟人引导”,“健康之路”创办人张万能在2000多款健康类APP中成功突围。 以“点对点”解决“看病难” 在福州市中心一座老旧的写字楼内,记者见到了这位在移动医疗叱咤多年的创业者。45岁的张万能穿着朴素,仍住在上世纪90年代集资建设的80平方米的房子内,书柜内除了专业书籍,更多的是关于传统儒道的经典。张万能说:“企业要想保持年轻,关键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持续不断的学习。” 张万能回忆了与医疗的结缘。1999年,张万能的一位亲戚来省城看病,一大早到医院排队挂号,到看完病拿到药,前后用了5个多小时。“一个外地人来看病,没有熟人带着,该有多难!”张万能很感慨。 这触发了他的思考:是否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平台,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信息,提供点对点的服务,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现状、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 当时,中国互联网界迎来了第一波热潮,网上教育、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依托互联网的产业如火如荼。张万能将目标锁定于“健康医疗”,“健康之路”雏形萌生。 让病人在医院有“熟人” “人生病的时候很无助,特别需要一个人在旁边提醒,应该找什么医生,去哪个部门……‘健康之路’就是要为患者建立一个在医院的‘熟人网络’。”张万能说。 事业草创期,“健康之路”主营预约挂号服务——挂号通,与早期互联网创业从“线上”起家不同,张万能的创业之路选择从“线下”突击。 “患者就诊大多数是低频偶发的急性病,第一反应都是直奔医院,很少会考虑预约挂号,或者提前对医生信息做大量功课。”张万能说,要改变患者的就诊习惯,必须通过面对面引导才能实现。 互联网当时并未在普通百姓间普及,预约挂号市场无迹可寻,加上固化的医疗体制,“挂号通”的推广之路异常艰难,张万能为此几乎耗尽所有积蓄。 从挂靠金融机构,为VIP客户免费提供预约挂号,到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药店和医院进行现场宣传,张万能奔走于企业、医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逐渐将团队的触角渗透到福建省内各大医院。 在健康之路企业总部,除了呼叫中心、运营中心之外,企业的大部分人马都被分派到各家医院。张万能说:“大家是一家移动医疗服务领域的‘重’企业。” 线下服务团队的建立,打开了“健康之路”发展的“任督二脉”,这种业务形态很快在福建省内推广开来。2008年,张万能走出福建,将目光锁定在全国市场,通过与各省市的医疗伙伴合作,建立合资企业。几年后,张万能通过置换股份,将分布在各省市的企业进行合并,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孕育而生。 “健康管家”相伴就诊全程 “‘健康之路’的服务价值主要通过诊前、诊中、诊后3个阶段来实现,最有意思的就是‘诊后’的系列服务。”张万能说。 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医生平均分给每位患者的时间只有382秒,病人离开诊室,治疗才刚刚开始,吃药、康复训练等各个环节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基于此,健康之路继续推出另一核心服务,通过网络或电话诊后咨询医生。 “患者看完病后,可以扫描医生专属的二维码,与医生建立信息通道,医生自行控制患者的数量、服务时间和价格。”张万能说,这一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医生建立和管理自己的患者群,有的放矢地进行医疗服务,也可以帮助医生打造自己的品牌。 当前“健康之路”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份,服务于4500多家知名医院,3万多名医生,每年为数千万患者提供就医引导。 张万能说,“健康之路”的愿景是“做亿万中国人一家子一辈子的健康管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