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app

学问界代表献策两会:摆脱城镇化进程中的学问焦虑
发表时间:2013-03-11   来源:中国文明网综合

   编者的话: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已成今日中国无法阻挡的社会进程,人们在告别农村的同时,也将告别那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学问。而没有考虑到学问传承的城镇化,不仅仅带来农民身份的改变,也会切断他们和乡土学问的联系,切断千百年来今天与昨天的精神脐带。在“两会”上,不少学问界代表对这种对传统学问破坏式的城镇化表示深深的忧虑并大声疾呼,传统学问与现代学问碰撞冲突产生学问的张力,这种“张力”才是城市的财富

     **代表声音**

    丢掉学问的城镇化实际是一种发展中的学问焦虑

    北京大学学问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现在有很多地方,在传统学问元素传承、学问特色和文物保护上是比较疏忽的,在发展中比较偏向经济而忽视学问的价值。打着仿古或复建的名义搞建设,看起来是在保护、传承传统学问,其实不仅与文物保护原则无关,而且可以说是在破坏学问,破坏社会学问含量,让人们对什么是学问产生误解。”

    甚至有很多地方把征地造城直接等同于城市化,提及学问,只关注什么样的学问噱头可以带来漂亮的GDP,带来更大的直接利润,忽视了人文关怀,在城市规划中看不到对人和对学问的体贴和敬畏。假借学问外衣的发展,难以让民众真正满意,是一种发展中的学问焦虑。<<<详细

    物质化≠现代化,没有学问的现代化不是中国所要追求的

    学问部部长蔡武:大家过去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学问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新设城镇需要设立哪些公共学问设施、提供哪些学问产品和服务、相关机构人员如何配备、如何推动学问建设、如何加强学问遗产保护等,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标准。”蔡武说,“只有物质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学问的现代化,那就不是全面的现代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过程,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一方面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和第一产业人口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另一方面表现为城市文明的扩展和城乡学问的融合。因此,城镇化是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学问融合协同发展的过程。<<<
详细

    太原市代市长耿彦波:传统学问与现代学问碰撞冲突产生学问的张力,这种“张力”就是城市的财富。

  “从传统学问上能看到大家的根,看到厚重的历史,看到城市的发展史,与现代学问产生反差,反差就会产生冲突,冲突就产生学问张力,这种张力就是城市学问的美。所以大家在城市发展中,需要把传统学问和现代学问结合好,建设成一个真正意义的城市,一个历史学问城市。” 学问是城市的灵魂,特别是进入21世纪,城市以学问来论输赢,一个拥有学问的城市才拥有未来。可以这么说,学问是一个城市昨日的辉煌、今天的财富、明天的希翼。”<<<详细

   城镇化和留住传统不是对立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城镇化是必须要走的一个道路,但不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学问“化”掉了。城镇化和留住大家的传统不是对立的,应该是一致的。希翼不要再造成历史的悲剧,导致660个城市千城一面。把两者看成是“矛盾”的观念是没有学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富裕起来的中国到底要到什么地方去?种种社会问题是不是经济都能解决?这个时候必须想到一个概念,就是文明,是大家的学问,精神和文明。<<< 详细

    **代表献策**  

    建立当代建筑遗产保护评估机制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加强保护20世纪“活着的遗产”。建立当代建筑遗产保护评估机制,凡是具有3年以上历史的当代建筑,在决定改造或拆除前,均须进行遗产价值评估。<<<详细

 

    从“硬件”到“App” 树立“学问城镇化”的意识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田青:在大家大规模城镇化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避免和传统学问的断裂,从“硬件”到“App”都应该有“学问城镇化”的意识。
  一、在城镇化的规划阶段就要为“学问”预留出发展的空间,要规划出市民学问生活的场地。
    假如大家的城镇化不注意这个问题,使大家960万平方公里上所有的城镇也都一模一样了,失去了祖先给大家留下的千姿百态、充满独特美感的建筑学问,那绝对是一个悲剧。
  二、更重要的是,大家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设法保护处于“断根”之境的非物质学问遗产,让传统学问能够在新的环境里有继续生存的可能。
<<<
详细
 

  保护好才能传承好 传承好才能有创新
    中国影片文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不能再不动脑子地去建产业园、建学问主题公园,而是应该拿出我们有个性、有创新、属于大家自己的学问产品和学问品牌。这就需要大家保护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在不同的艺术门类当中,把它继续弘扬光大,做成有生命力的、持久的、能传世的艺术精品,来共同打造学问品牌。<<< 详细

 公共学问服务体系:塑造现代公民品格 

   学问部部长蔡武: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注重加强公共学问服务体系建设,传播常识和文明、提升人民群众的学问品位、塑造现代公民品格,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学问支撑。“建设公共学问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则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改变学问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学问资源上互补、学问发展上互动,缩小城乡公共学问服务差距,推动城乡学问协调发展。” 为此,蔡武提出了四点建议:

  ·打造城乡一体联动学问服务平台          ·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传统学问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学问服务体系      ·构建农村学问市场管理新格局

 

    办好农村学校,守住乡土学问的灵魂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志勇:撤校并点,学校向中心镇集中,是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变迁的一种趋势。不过,现在回头看,这种布局调整,恐怕还应站在更长远也更现实的意义上思考。因为,办好农村学校,既事关教育公平,又维系乡土学问。

    农村学校既是村里的公共教育机构,也是农村学问与文明建设的高地。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如教室、图书室、艺术室、体育场所可以在课余时间向农村居民开放,农村学校可以在学问普及、科技传播、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没有了农村学校,农村学问和文明建设就可能走向荒漠化。<<<详细

责任编辑:王 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