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app

文明实践让生活更幸福美好
发表时间:2021-07-16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见闻
  “生活离不开文明,文明让生活更幸福。”在北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各区遍地开花。近日,记者深入海淀区采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所到之处、亲眼所见,理论宣讲深入人心、为民服务精准贴心,文明之风暖人暖心。
  青年党员志愿宣讲党史国情
  “上党课如同看大片,‘高科技+’超现实,将党的百年大事与现代生活结合,入脑入心,特别来劲儿。”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办的“微党课”,开到了上地科技园数字谷“后厂直播间”里。站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历史场景前,青年党员志愿者带领听众身临其境,沉浸式讲述百年党史,主持人随时与网友互动分享着感受。
  上地科技园社区服务站站长耿谦告诉记者,海淀区聚集了众多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仅上地科技园社区网格内就有80多栋商务楼宇,近万家科技企业,员工达10余万人。其中年轻人居多,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非公企业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挥年轻人的作用,一直是大家的工作重点。”耿谦说。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目前,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录制的10部XR(扩展现实)融媒体微党课,从脚本、讲述到剪辑、直播,均由辖区内的百度、贝壳找房、工行软开、作业帮等科技企业的党员志愿者全程参与。他们不仅提供技术支撑,还以沉浸式演讲方式,带大家“走”进中共一大、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新中国成立等重要历史时刻,让大家在“科技+”中学百年党史、思美好生活、悟拼搏精神。
  如今,“后厂直播间”成了上地社区年轻人的“打卡地”。今年春节,没能回老家的年轻人聚在这里,一起分享家乡故事;5月,志愿者共同探讨科技如何服务“咱爸咱妈”……
  在海淀区东升科技园的北京外研书店,有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这里每半个月举办一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邀请专家学者讲理论原理、政策法规,为科技园里的年轻人提供思想交流的机会。这个富有创意的志愿服务项目,把园区内的年轻人聚拢了起来。目前,海淀区已建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9个实践所、648个实践站、100个文明实践基地、222个友邻志愿服务驿站。
  名教授主动从课堂走进社区
  “院长开讲啦!”“想不到大教授讲课这么有趣,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大家都爱听!”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刚刚听完党课讲座的市民们,围住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伟,问个不停。
  学院路街道辖区内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云集。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听到高水平的讲座,2020年7月,学院路街道联合辖区内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8所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问与传播学院,组建了“学院路街道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讲习团”。
  “‘院长讲习团’是学院路街道新时代大宣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位院长充分发挥学术特长和自身优势,以志愿者身份,主动深入街道社区进行宣讲。”学院路街道宣传部部长周兵告诉记者。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院长们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讲,引导大家将党的创新理论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实践,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明理悟道,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在思辨中感悟信仰之美、理论之美。
  据了解,“院长讲习团”采用“线上+线下”的宣讲模式,先后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学院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石油共生大院宣讲8次,在新媒体平台的总点击量近万次,营造了多元参与、紧密互动的宣讲氛围。
  周兵表示,学院路街道还将持续拓展“院长讲习团”宣讲阵地,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激活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源,让宣讲更有特色更见实效,让辖区居民更加深刻领悟党的新思想、新政策、新理论。
  文明实践让服务更精准暖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对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平台集中解决,可以让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产生归属感,真正让群众获得幸福感。
  在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石油共生大院”,“院长讲习团”火热开展,居民掀起了学习热潮。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个“四不管”的平房院落。地处学院路的石油大院,占地84公顷,有常住人口1.6万人,周边云集了32家科研院所、近2000家企事业单位。可守着资源,大院房屋老旧,环境秩序混乱,居民颇有怨言。
  为恢复大院的生机,学院路街道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统筹各方资源,将脏乱的平房区改造成8000余平方米的时尚空间,既保留了大院原有的钢板、石油管道、钻探井等工业元素,又添加了咖啡馆、书吧、美食空间、便民空间等时尚设施,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广阔舞台。
  说起文明实践基地,社区舞蹈队的姜明杰开心地说:“以前老往院外跑,找活动场地。如今就在小区内搞活动、排练,心情可舒畅了!”
  “这里特别好!设施智能而丰富,上下两层的图书馆有WiFi、饮水机和充电宝,还有烘焙室、健身房、影院和舞蹈教室。”说起海淀区四季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年轻妈妈小许笑得合不拢嘴。
  四季青镇团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办公室副主任许扬说:“文明实践一方面通过贴心服务赢得群众支撑,一方面也激发群众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情。”如今,四季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了享誉周边的“网红打卡地”。
  在海淀区,高校、高知社区主打社区共治;回迁、城乡结合社区主打文明风尚塑造;高档社区、科技人才社区主打思想引领。海淀区各实践所、站还积极采用创新的互动方式,吸纳地区各类人才资源共同参与,把蕴含在驻区单位和群众中的创意与设计力量激发出来,人人参与文明实践,打通基层治理的短板弱项、难点堵点,助力基层治理。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北京立足自身优势、充分盘活资源,目前已建成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58个文明实践所、7031个文明实践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覆盖,实现了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记者 张景华 董城)
责任编辑:党 建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