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app

周洪富
“活着,就要坚守” 八旬老人为烈士守墓28载
诚实守信
浙江省
2021年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周洪富,男,193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是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壶潭村的村民。

  1992年从教育系统退休后,周洪富坚持为壶潭村烈士墓地清扫杂物、揩擦供台28年。与此同时,他还自告奋勇担任当地烈士陈列馆的讲解员,通过他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青山底下的故事。如今,已经80多岁高龄的他即使身患中风,行动不便,仍一如既往,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活着,就要坚守”的承诺和宣言,坚守这一种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宁波日报、奉化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铭记先烈,自发为他们守墓

  溪口镇壶潭村位于四明山麓、剡江上游,位置偏僻,山势险峻。因其地处奉、余、嵊三地交界,拥有重要的地理优势。上世纪三十年代,盘踞在原嵊县余家坑的顽匪徐涨东带着一伙人对壶潭村烧杀抢掠,激起了该村百姓的愤怒,村民自发组织了自卫队。1940年,为了开辟奉西至宁属地区的交通线,中国共产党奉西工委在此设立了秘密交通联络站,领导村里的自卫队开展抗日宣传和锄奸防特活动。原中共奉西区委委员周乐天、地下党支部书记周树春和原浙东游击纵队特派员周洪耀等人,为了革命胜利,长眠在壶潭村。

  “大家壶潭村见证了那一段历史,但这段历史并不是广为人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烈士的事迹,铭记他们付出的血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周洪富就开始搜集、整理该村当年的革命斗争史和村里6位烈士的事迹。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去奉化城区读书,从村里走到学校需要整整12小时。如今,村里修了平整宽阔的盘山公路,也开通了去往城区的中巴车。“现在的年轻人长在和平年代,往往不了解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我出生在流淌着烈士鲜血的壶潭村,为烈士守墓可以让革命的红色记忆像烙印一样传给后代,让他们永远缅怀革命先烈,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光荣的使命。”周洪富表示。

  坚守信念,坚持28年不间断

  400米高的登山路,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但对如今已然83岁的周洪富而言,却显得非常吃力。带上扫把,拿上抹布,拄着拐杖,沿着羊肠小道,来到烈士墓前弯腰除草,擦拭墓碑上的尘土,是周洪富之前每天要做的事。在他的记忆中,每年至少要用掉20余把扫帚清扫墓地。每年“七一”前后,常有党员前来凭吊、祭扫墓地。“由于走山路,一些泥土会被带到墓地。如果不及时清扫,后来凭吊的人容易被泥沙滑倒,而且脏乱的场面也会失去祭奠的严肃性。”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庄严、安全的场所,周洪富不停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清扫场地和供台,多的时候一天要上山清扫墓地3次。

  “尽管周老师现在生活能够自理,但是行动上却不如从前方便,出行都要拄着拐杖。”据壶潭村党支部书记周汉江先容,2017年周洪富因为中风在医院救治,目前处于康复期。但他仍然放心不下守墓这件事,坚持拄着拐杖继续他的守墓之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活着,就要坚守”的承诺和宣言。周洪富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听说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因此我希翼清扫他们的墓地,让他们不再冷清。前几年妻子过世后,我空闲的时间多了。儿子是党员,他也很支撑我。每天上山看看烈士墓地,摸摸墓碑,就像和牺牲的烈士在交流,让我感到安详和充实。”

  一转眼,28年的光阴转瞬即逝,烈士们长眠的南坡上,早已大树参天,郁郁葱葱。但对于已经83岁高龄并经历了中风病情的周洪富来说,400米高度的守墓之路已经变得愈发的艰难。2018年下半年开始,周洪富由于身体原因在儿子家中休养,不再上山。但他嘴里始终呢喃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信仰,心中也有种难以割舍的失落。

  义务讲解,让英雄故事广流传

  壶潭村地处偏远,村内虽然有一家烈士陈列馆,但缺少讲解员向参观者先容烈士们的感人事迹。周洪富自1992年退休以后,就一直在这个三四十平方米的陈列馆内担任义务讲解员。每逢节假日、周末,陈列馆内有游客前来参观时,周洪富都会及时赶往陈列馆,耐心地向游客先容壶潭村的历史沿革,仔细地向游客讲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几十年如一日,周洪富始终用坚守的精神和专业的讲解让英雄故事广为流传,让革命精神历久弥新。

  “这里的烈士史料阅览牌,是大家壶潭村党支部制作的。让村里更多的年轻人在凭吊先烈时,了解壶潭村的历史,激起热爱党和国家的热情。”随着交通的便捷,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壶潭村烈士墓地,瞻仰烈士,学习红色精神。这一幕,让周洪富倍感开怀:“从交通闭塞的乡间土路到如今平整宽阔的盘山公路,壶潭村所改变的不仅仅是交通,更是对烈士精神的尊崇。”

  周洪富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是一位热心的义务讲解员,更是一位坚守承诺、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坚守诺言,诚实守信。“他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在周汉江看来,周洪富的精神值得村里的每一个人学习。

来源:浙江文明办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