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app

关闭
内蒙古:文明实践满庭芳 春风化雨润心田
发表时间:2022-03-22来源:内蒙古日报

  鲜活的理论宣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学问活动、各式各样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自2018年党中央部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全区各地主动探索、积极作为,各项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逐步走入百姓生活、走进百姓心田,成为提振精气神、提升凝聚力的重要载体。

  生动宣讲入人心

  在兴安盟科右中旗,提起“家门口唠嗑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支理论宣讲小分队由“阵地式”改为“流动式”,由“坐等上门”改为“送学上门”,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把科学理论变成老百姓的家常话,让理论宣讲既接“地气”又聚“人气”。

  为把家长们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的空闲时间有效利用起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枢纽作用,整合“草原学习轻骑兵”“百姓安康”“家校共育”“法在身边”等15支“绿色乌审”常态化志愿服务队的资源,组建了“校门口·微学堂”综合志愿服务队,每支志愿服务队每周在校门口服务1次,每次由2至3人组成服务小组,制定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方针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精神学问生活、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等各有侧重、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课程表”,采取小型、灵活、便利、高效、精准的服务形式,重点打造校门口的理论宣讲平台。

  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红色基因代代传”志愿服务队把一个个红色故事编成了脍炙人口的快板表演,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主阵地。

  一个个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有效载体。

  志愿服务暖人心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全区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盘活本地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把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到基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作为农牧业大旗,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依托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在树林召镇林原村、东海心村文明实践站,组建“菜管家”“鱼管家”“菜贩子”等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举办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渔业养殖培训班等,为600多户菜农和200多户渔民进行点对点、面对面引导,累计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50多万公斤。

  通辽市开鲁县创新开展实施“有事村里(社区)说”实践活动,28名县处级领导、199名县直机关科级干部全部下沉到12个镇场街道、255个嘎查村分场社区,面对面听民声,点对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将村民小组“微治理”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农村有效治理。组建“微组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领导下,782个村民小组全部建立完善了“一约四会”,并组建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村规民约、诚信村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修订,使水费收缴、投工投劳等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一个个文明实践志愿项目把纾难解困与增强精神力量结合起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建立起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目前,全区登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62万个、活跃志愿者193万人,叫响了“我帮你”志愿服务公共品牌,涌现出鄂尔多斯“党员红褂褂”、阿拉善盟“善益+”、兴安盟“党派我来服务”等盟市品牌。

  整合资源聚人心

  把分散在各个条块中的阵地资源整合起来,把蕴藏在基层干部群众中的宣传教育活力激发出来,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和着力点。

  近年来,全区各地统筹推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合融合现有场所,实现一个中心、多种功能、共享使用,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同频共振、上下协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需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特别是盘活现有阵地资源、活动资源、社会组织资源。按照这一工作思路,锡林郭勒盟建立多中心联动“12345”智慧调度平台,畅通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的互动渠道,提高政务服务水平;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每个街道建立1个社区实践站,在原有中心、所、站三级设置的基础上,又延伸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等设立28个实践点,7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纵横交错,一个个小平台造就了宣传服务的大阵地,覆盖东胜全民全域;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建立“志愿者之家”、通辽市奈曼旗探索旗中心与应急局集中办公,有效提升了基层各类阵地资源的综合使用效能。

  新时代文明实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今,浓浓的新风正气涤荡在祖国北疆,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郭 慧文 张殊凡
【纠错】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