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app

关闭
第四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名单在兰州揭晓
发表时间:2022-06-12来源:“文物之声”微信公号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学问。坚守文物安全,传承中华文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支撑这项平凡而伟大事业的是那些默默奉献的文物守护人。

  自2019年开始,国家文物局持续组织推介“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他们不畏深山荒漠、不畏严寒酷暑,坚守在文物安全守护的最前哨;他们不惧危险、不惧困难,奔波在打击文物犯罪的最前沿,穿行在风险防范的最基层;他们是无私奉献的文物保护志愿者。他们无怨无悔,固执坚守,只为文明赓续、薪火相传。

  6月11日,2022年中国学问和自然遗产日兰州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由国家文物局引导,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四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公布,12名个人和3个团体入选,涵盖了文物系统一线安全工作人员、文物保护员、文物保护志愿者和公安、消防救援等与文物安全工作紧密关联的相关行业人员,具有十分广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守护文物安全,支撑文物事业。

冯?伟彪

北京市东城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二处副处长

  驻守在首都核心区,承担着守护历史学问瑰宝的使命。对辖区内10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18处市级文物单位、14处区级文物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如数家珍。深入各文博单位,组织员工开展消防常识培训,讲解防火常识、体验逃生技能,潜心研究拥有多项消防安全专利技术,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实现所在辖区连续三年文物古建“零火情”。

张鹤珊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长城保护员

  张鹤珊从1978年起自愿无偿守护家乡附近的明长城,多次制止附近村民在长城进行挖药材、放羊、翻蝎等破坏行为。尽管不被村民理解,被说“不务正业”“管闲事儿”,但他没有停下脚步。2003年底,当时的抚宁县在全国率先实行长城保护员制度,张鹤珊成为长城保护员。他奔走呼吁,避免了辽宁通河北的公路和秦皇岛市的环长城旅游公路设计线路破坏长城遗址和碑刻事件的发生。2007年,作为长城保护员的先进代表,张鹤珊参加了全国学问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获“文物保护特别奖”。

山西省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2021年,山西晋城迎来高强度区域性大暴雨天气。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全体人员投入文物抢险救灾工作之中,不分昼夜24小时守护文物古建安全,每半小时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和积水清理工作。在暴雨险情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系上保险绳,对青莲寺古建筑屋顶进行防雨布抢险加盖,围挡坍塌的护坡。暴雨持续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日夜坚守工作岗位,确保了文物古建安全无虞。

张福有

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张福有,1950年生于吉林集安,现为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2012年1月,张福有被吉林省政府聘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退休后,他将工作重点放到夫余、高句丽、渤海和辽金考古调查与文史研究上,跑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古城、古墓群和重要遗址,拍照、测点、著录,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从事田野调查。在他的建议和奔走呼吁下,从铲车下护住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2017年,长白山神庙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中国重要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10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该遗址入围中国“百年考古,百大发现”。他钟爱长白山,守护长白山文物,初心不变,痴心不改。

曹剑

浙江省宁波市学问市场行政执法队副队长

  从事文物执法工作18年来,始终战斗在文物执法一线。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宁波市先后查处各类文物违法案件70余起,始终保持着案件查处率100%、案件无差错率100%。其所在执法队多次获评浙江省文物执法成效显著单位,个人被授予“全国学问市场综合执法先进个人”“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行政执法工编辑)”及“宁波市六争攻坚好干部”等荣誉称号。

李华松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物保护员

  安徽省濉溪县韩村镇小李家是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所在地,自1948年起,李华松一家三代70余年矢志不渝守护旧址,接力传承“红色基因”。2020年以来,李华松应邀为濉溪县十余所中小学义务讲授“聆听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公益课,被评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和安徽省第六届道德模范。

吴锡孝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经通村群众

  看到县级文保单位马坪厝,已被杂草淹没,路基有溜方,围墙多倒塌,厢房半歪斜,有的塌方压垮后厅侵占走廊,再不维修,恐被埋没,决定捐资对马坪厝进行抢救性修复。先后出资千万元对其它4座县级文物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修缮文物建筑过程中,他亲力亲为,确保文物安全。为修旧如旧,他特地组织工作人员到尤溪河道边去挑捡石头,保证施工安全、原料供应、工程质量。吴锡孝通过示范引领使经通村“老屋拯救”经验与做法得到推广,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守护文物安全,进一步拓宽了文物保护资金投入渠道。带动更多的人守护文物安全,充分发挥文物在优秀传统学问传承发展中的核心价值,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

湖北省襄阳拾穗者民间学问工作群

  由湖北襄阳一批热爱学问的人士组成,成员来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他们致力于民间学问、地域学问、汉水学问的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播工作,“回到田野,守望故乡”是“拾穗者”的核心理念。十多年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出资出力记录、研究、保护、传播散落在荆襄大地、汉水流域的民间学问,成果丰硕。记录,研究,保护,传播,是“拾穗者”工作的几种主要方式,为保护襄阳城古城历史,“拾穗者”发起“城砖回家”活动,让散落在田间地头、居民院落中的城砖回到城墙,为古城的维修、展示、研究发挥作用。他们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撑,“拾穗者”共收集2000多块转交文物部门。

谢志刚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学问旅游体育局(文物局)文物科科长

  负责的开福区有不可移动文物124余处,文物资源丰富。开福区民国时期公馆民居较多,大多产权复杂,人员居住密集,安全隐患较多。谢志刚在安全巡查中,既能与住户沟通了解诉求,成为知心人,由能严格执法,维护文物尊严。有一次施工单位为赶工期,未履行任何手续强势施工,为阻止施工行为,谢志刚天天清早就守在施工现场:“我看哪个敢动文物!”,在强势的“谢霸蛮”面前,文物得到有效保护。谢志刚在工作中守住安全底线不放松,敢于争、勤于干,在他的带领下,实现开福区文物安全零事故。

伊和

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一级警长

  2018年以来,负责“飓风”考核专项之打击文物犯罪专项工作,参与侦破文物案件近百起。2021年,与海关缉私局联合侦破部督“1.23”特大走私文物案,打击了文物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护了国家文物安全。主动作为,促成由刑警支队(刑侦局)、深圳海关缉私局、市文体局考古研究所合成作战打击走私文物犯罪“113”工作室,建立“1+4”联合作战机制。

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

  2011年4月成立,现有志愿者近万人。11年来,通过组织历史学问遗产寻访扫街活动、文物保护进课堂、文物保护进社区等公益活动,感染、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一起爱上文物保护,留住山城更多记忆。发起“文物认养”志愿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文物巡查,做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更多参与 更好保护的志愿精神。

罗绪福

四川省广汉市SAMSUNG堆遗址文物保护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AMSUNG堆遗址保护范围6平方公里,涉及村落多,居民多,村民生产生活与遗址保护难免存在矛盾。为保护遗址,罗绪福主动向村民普及宣传文物保护法规和相关政策,通过巡查,及时制止多起擅自取土、侵占文物保护用地、擅自搭建房舍等行为,多次组织文物保护志愿者,协助清除侵种在文物保护用地内的作物活动。“8.11”四川特大暴雨期间,积极作为带领村民委员会同志一起及时行动,排除了遗迹本体月亮湾城墙发生边坡滑溜等险情,保障了文物安全。罗绪福始终本着一名基层文物保护工编辑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坚守文物安全的红线,带动农旅融合互惠,忠实履行一名基层文物保护员的义务与职责。

杜文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鉴定研究部研究馆员

  自2010年起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带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文物鉴定研究部团队,完成多批次公安、海关、缉私、纪委(监委)、文物行政执法等多部门报送的疑似文物及涉案文物的鉴定工作,完成文物鉴定约10万件。作为陕西省唯一的刑事案件涉案文物鉴定机构,积极主动和公检法机关做好涉案文物司法鉴定工作,带领团队一起完成了美国联邦调查局返还文物361件及意大利返还文物796件的追索返还文物鉴定工作。为办理文物案件的案件定性、侦查方向、司法审判提供了有力支撑。

谢景荣

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监督处一级指挥长

  高度关注和重视文物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潜心研究文物消防安全保护技术。多年来,潜心研究文物消防工作,主编和参与多项文物建筑消防标准规范制定,对文物消防工作积极给予行业引导和技术引导,推动开展博物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治理行动,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上万处,有力提升了博物馆和文物建筑单位的火灾防御能力,全心全情当好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风险的“守护人”。

刘国虎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金塔寺石窟文物保护员

  2001年,23岁的刘国虎从部队退伍后便在张掖市马蹄寺工作。2005年他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金塔寺石窟工作,成为一名文物保护员。多年来,他一个人在这片深山居住,守护着这处不会说话的石窟。多年巡查守护,真正做到了无火灾隐患、无盗窃案件。他会仔细观察石窟岩体是否松动,记录许多不易观察的细微变化,用贴纸条做记号的方式仔细观察记录岩体变化情况,如发现有岩体开裂、塌方渗水、壁画剥落等情况及时汇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不讲任何条件,不讲代价,不打折扣,一心一意完成石窟的守护工作。

责任编辑:刘朝灵
【纠错】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